2015年7月1日 星期三

文章分享--放得下 黃小顥

任何生命都有年老逝去的時候;任何旅程都有崎嶇迂迴的時候。兩者皆如太陽東升西落般正常,為何要捨不得、放不下呢?

捨不得是在天堂與地獄間的樓梯之中不斷排徊,而放得下就是最後的階梯,和嚮往天堂的動力。若對生命、事物放不下,就只能遊蕩於天堂地獄之間,極樂世界的光輝伸手可得,卻要面臨兩難的抉擇:是要斬斷因緣的孽障,披上純白的外衣,長出雙翅,飛入極樂世界?還是要留戀以往玫瑰般回憶,難以割捨,繼續在天堂地獄間不斷排徊。

很多故事、電影中,壞人終將伏法死去,那好人呢?好人當然也會避免不了生死輪迴,那你我也何嘗不是如此?當親人死去,有些人就會被困在自己的監獄中,茶不思、飯不想,走不出來,好像死的不只有親人,還有自己。禁錮了自由、奔放的心靈,斷送了大好前程;反觀有些人看得開、放得下,擦乾眼淚,祝福親友能早日升天,又再一次展開屬於自己的新旅程。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放下挫折對於曠達的蘇東坡來說,並非難事。遠調黃州、惠州,甚至是中國版圖最南的驛站──儋州,皆能灑脫自在的面對。東坡不管到哪裏都能苦中作樂,寫下膾炙人口的詩文,我想並不是窮鄉僻壤消化了詩人,而是窮鄉僻壤為他所消化。反之,放下困頓,對於屈原來說,卻是難如登天。就算是國君對於他忠實的建言置之不理,也不能如此灰心喪志,憤而投江自殺。徒留「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讀清。」的慨嘆在人間。


該放下的,就要放下。執著在哪兒,煩惱就在哪兒,不是嗎?請記得:放下不是一個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不要怕、不要悔。

文章分享--放得下 謝小安

             「人生是一段不斷拋棄沉重包袱的旅程我們要捨得放下才能擁有繼續前進的動力。」若只持續背負拖累自己的煩惱或憂愁再強壯的身體再健勇的體力總有倒下崩塌的一天

                社會如同眾人掌心相對心意同向而共同建立而成有人倒下有人前進前仆後繼更上層樓當我們竭盡全力只會施壓心中的意念是只有壓垮他人戰勝對方的念頭災難就極有可能悄悄降臨身旁反觀一旦若也只懂把重心放在局部,基礎的根基不穩固,而對方突然縮手讓步我們便容易倒於自我的執著與鑽牛角尖的麻煩中因此試著緩步前進試著途中懂得放下這或許不是損失更不是失敗,反而是更高一層的人生智慧懂得出手時又明白放手的哲學成功才有可能到手我們更能由中習得智慧邁開步伐向前走

              通往成功的道路並非是一帆風順暢通無阻以學生而言遭遇失敗挫折甚至分數不理想的成績我們更要修正自己的不足,找出努力了但沒有成功的致敗點,精益求精。但事後要懂得放下懊悔和埋怨,然後專心面對下次考試下一回挑戰否則一路掛念過去就容易形成巨大的絆腳石,而遮蔽往前的去路

                又如並非周遭與我相處的每個人都能與我相處融洽也並不是進入耳中的評論都悅耳動聽如果只想沉浸在讚揚與褒獎的沐浴中豈不是只是過著平淡無趣的日子起初聽見朋友暗中說我壞話時,內在信心的能量瞬間滅了一大半批評不斷在我心中迴繞如一場噩夢揮之不去直至某天光滑平靜的鏡子前驚見毫無活力光采的人才發覺笑容多久沒掛在嘴邊我天天在烏雲的黑暗下怒視笑樂開懷的敵人。真是傷身又傷心!佐賀的超級阿嬤說:「即使有兩三個人討厭你轉過身來還有一億人呀!」所以試著將他人的批評當成磨刀石接受砥礪與考驗越磨會越亮,絕不能任由環境影響一個人。「才是最重要的。心定、心靜、心安,只要轉念懂得放得下便能突破重重難關往光明勇往直前


                 凡事都有兩面兩面是並存計較與執著絕對是牽絆成長最大的困難而懂得放得下」,絕對是那把關鍵的鑰匙它不僅能把我們從困阨的牢籠裡解放出來也能讓年輕生命的我們學會轉換角度從各種面向看待事情正面積極地活在洋溢鮮活的陽光照耀下,朋友們我們一起加油努力。

文章分享--放得下 陳小晴

           「放得下」是一種人性的本能,這種本能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無憂無慮,讓自己活得比較快樂;但許多人不會善用這種本能,使自己的生活黯淡無光。

         國小即將畢業時,同學們討論的不是畢業歌怎麼唱,不是將來大家讀的學校一不一樣,更不是自己的偶像要在哪裡開演唱會,而是討論畢業典禮時會不會哭,許多人的答案都是一致的──會,唯獨我最與眾不同。因為我認為,只不過是畢業罷了,又不是永遠都見不到面了,更何況有許多同學都會讀同一所學校,就算沒有太多的機會見面,也可以辦一場同學會啊!沒有必要為了這短暫的分離,而哭得死去活來的,全都只是浪費力氣。當我這樣想時,我的心情就十分舒暢,比起那些同學,我顯得快樂許多。

        在現在的社會中,有許多禁不起考驗的「草莓族」,也有更多好吃懶做的「靠爸族」,這些人一遇到問題,不懂得自行處理,找不到幫忙的管道,又放不下它,只能尋求一些不正常的管道,像是喝酒、吸毒,甚至自殺,讓自己處於一個無限輪迴中,豈不得不償失!這些人若能想辦法讓自己轉換一下,把這些生命之外的事物看輕一點,說不定就能改變現況了。

        在學校,下課的時候,有一位同學因為和別的同學玩,而一不小心,將我心愛的水壺摔破了,已經不能再使用了,那個水壺是媽媽買給我的,我非常愛護它。當那位「肇事者」非常好心的說:「我再買一個一樣的賠你。」,但我立即婉拒。我拒絕的原因並不是覺得,這個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水壺,其他的水壺都不能替代,而是覺得就算打破了,它還是一個水壺,而我會喜歡這個水壺的原因,是因為它是媽媽買的,我也不想對那位同學計較,因為我已經放下了。

        所以當我們碰到問題時,我們不該原地打轉,應該試著放下一些不必要的事,才會有峰迴路轉的機會,也能讓自己較快樂。


文章分享--放得下 王小勳

     放得下,並不完全是出自於「退一步海闊天空」的磊落坦蕩;或許,是聽天由命的懦弱個性使然;也或許,是自我調適與逼迫,一種有違於本性的期望,強迫自己臣服於現實的世界,自暴自棄,放下一切。

        放得下,其實是轉念,是適度的退讓。當人們放下,便會輕盈自如。長袖善舞的人,也常懂得放下仇恨,營造人際關係,圍棋也正是如此。捨小就大是圍棋中重要的技巧,放下是為了更久遠的利益著想,稱之為「宏觀」,意謂「宏大」的著法。漢光武帝--劉秀在初嘗敗仗後,內部紛亂;難以整治,如一盤散沙。但他放得下失敗的痛苦,努力整頓軍馬,全力迎戰,恢復漢室威嚴。失敗,或許不容易放下,我也曾因頻頻輸棋而一蹶不振,如身陷囹圄般躊躇不前。倘若我不再耿耿於懷,心平氣和,就能東山再起,迎接下一戰。郭泓志曾說:「輸了別氣餒,因為還有下一場球,總有再贏回來的機會。」對職業球員來說,輸贏可能有關薪水和運動生涯,可是當我們能不看重勝負,享有比賽的樂趣時,是否該放下?有時真的該放下,才會有意想不到的表現,也能看到更廣、更美的世界。

         然而,自古忠孝難兩全。選擇忠或孝或許只是出自本性或被迫無奈,或許是人們選擇,還是命運安排?放得下的人,聽天由命,可能並非真放得下,而是怯懦的個性使然。然而,這緊要關頭怎能輕易放下?聰明人總是懂得替自己決定命運,不一定真能改變,但能證明自己的確努力過了,心安理得,捫心無愧。三國時徐庶選擇了孝,因母親而離開劉備,卻遭母親唾罵,母親一怒,自殺而逝;同為三國時人,姜維也擇於孝因而被迫降於蜀漢。選擇其中一個,就得放下另一個。可是誰捨得放下?徐庶即使降於曹操也不幫忙,忠於故君;姜維降漢後,與孔明知己相見恨晚,助蜀漢一臂之力,忠於本性。天下有多少父母真放得下兒女,那沉重卻甜蜜的負擔?天下有多少君主真放得下知己臣子,讓他投靠他君?我沒選擇過忠與孝,但我想,我會懦弱的聽天由命,因為主動捨棄是很痛苦的折磨。雖然,那是不負責任又膽小的行為。

        林俊傑的歌「可惜沒如果」中有一句:「要得過且過,才好過。」某些時候,放下是必要的,但不全然是捨棄,可以圖些正向、良善的利益。簽名會時,一定要擠在一塊兒,在人群中,明星也不見的認識你。可是若退幾步,你便能自在得體會巨星的風采,放下、退讓。然而,若不宜放下,該硬、該選得也不能少,那不過是既明哲保身又利人利己的方法。

    感情,使人放不下,乃人的本性。能有理智的判斷取捨,人生將會寬廣無比,也能一帆風順。

文章分享 -- 放得下 王小璇

               財富、名聲、親情;友情,這也許是平凡人最捨不得的,因為放不下,所以用盡各種手段掠奪、呵護。莊子說: 「人生如浮雲」,選擇放下,也許讓你一無所有,卻能換來瀟灑自在、毫無束縛。

        聽說,鳥兒能飛翔,是因為無牽掛;聽說,動物能預知自己的死期,是因為無煩惱。很多人生活遇到瓶頸,想不開、捨不得、放不下,便去尋短。因一次偶然,我知道了「自殺靈」的下場-假設有人在20歲因遭感情背叛而跳樓結束了生命,生死簿的年齡卻是80歲,這時你必須一直處在自殺當時那種痛苦的境遇中。不斷重演直到60年後陽壽已滿,才能去陰界。天地之大,宇宙之大,總還是有解決的方法,若無計可施時,那就放下吧!俗話說得好: 「船到橋頭自然直,時間是治療傷痛的最佳解藥。」顏回簞瓢屢空,卻不改其樂,比起那些住在朱門卻整天為了芝麻小事而庸人自擾的人們,放下是何等的快樂呀,我們出生時赤裸裸的來,本來就一無所有,感情走了,只是回到了自己一個人的原點;因為放下,人生路途的風景會截然不同。

      「凡事不宜刻,若讀書則不可不刻。」我想,放下,是非常深奧的,必須拿捏得恰當,遇到關鍵時刻,要當機立斷,就像蝮蛇螯手,壯士解腕;但有些事,放下才是最終手段,就如得到絕症,須盡力求醫,等到末期,才宜放下;而在些許事,卻不得放下,就如愛迪生,若他試幾條電線、被朋友嘲笑了幾句就放下,那麼現今就無如此便利的發明了。


          應當在何時放下,這是完全沒有正確解答的,但人活得越長久,傷痛也就累積越多,不如放下,轉個心念,人生活得更快樂。

文章分享 -- 放得下 楊小永

放得下,是面臨壞消息時最好的安慰劑,它們撫慰心靈,使我們忘記,不再執著。停留在過去,無法看見光明的未來,學習放下,整裝之後再出發。

        有的人說話不經大腦,就脫口而出;有的人像帶刺的玫瑰不時刺傷別人的心。過去的我,時常因為放不下旁人的閒言閒語,讓自己心情鬱悶,經過媽媽的開導和時間的累積,我發現一切的怒氣只是白白的浪費在討厭的人身上,一點也不值得,我終於學會放下,那一瞬間心中沈重的石塊不見了,像長了翅膀似的,沒半點憂愁。放得下,能帶給我的是久違不見的笑容。

        常聽到別人說「有捨必有得」,想要「得」,就必須先學會「放得下」。我的一個親戚很喜歡喝酒,因為一次的事故,使他飽嚐了病痛,承擔了自己所造成的嚴重後果。復健期間,他戒了喝酒的習慣,雖然過程十分艱苦,但換來的是一個健康的身體,還有家庭的和樂。學會放下,得到的只會變多,不會變少,只是我們時常缺乏放下的勇氣,因為無法預知能得到、改變什麼,於是猶豫不決!

        當我們眼前有各式各樣令人垂涎三尺的食物時,不禁食指大動,但是我們的胃只有一個,容量有限,想要嚐遍美食,就得學會放下,否則一不留心,可能會撐破肚皮。在我們面臨多重選擇時,學會放下能讓我們很快地選定目標、勇往直前,若是放不下,只會一味的在原地打轉,浪費時間和精力。

    「山重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春」放得下,向前看,迎面而來的景色將會更美!
   


文章分享 -- 放得下 陳小瑀

       「拿得起,就要放得下。」
     「要做,就要做到無可挑剔。」這兩句話看似沒什麼關聯,但延伸的意義可說是雙胞胎呢!

    「拿得起,就要放得下。」,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一件事,如果決定要做,就不能虎頭蛇尾,需要持之以恆,堅持做到最後;但光是堅持到最後是不夠的,還要秉持著「要做,就要做到無可挑剔。」的精神。

        有一次,我挑戰二十分鐘下課,跑10圈操場,再做這件事情當中,我遇到了許多困難,有好幾次想放棄,但是我隨即想起這兩句話,並無時無刻提醒自己:「不可以放棄,要相信自己。」沒想到最後,我竟然完成目標,挑戰成功,還多跑了5圈呢!得到一顆如此完美且十分美好的果實,這就是持之以恆又努力不懈的成果。

         又有一次,姐姐在學期初當應擔任老師的小幫手。由於每天東奔西跑,十分辛苦,才做到一半就放棄了,而這件事情也就由另一名同學接手,沒想到學期結束時,老師卻只獎勵這位到一半接手的同學。姐姐非常不服氣,就提醒老師她也努力也幫忙一半了,為甚麼只有那位同學有獎品?老師回答她:「做一件事情,若無法持之以恆,堅持做到最後,你將無法獲得滿意的成果。」

         所以,你負起多大的責任,就要持之以恆,奮鬥不懈,直到最後,才是拿得起,放得下。

                 學會「拿得起,就要放得下」是每個人都能努力的目標,生命就能更美好。


文章分享-- 放得下 林小藝

        有些事實需要放下,放不下悲傷的往事,那不叫回憶,是拖油瓶;放不下困擾的兩難,稱不上直截、了當,卻得到了「優柔寡斷」的頭銜。然而放不放得下是由心念改變潛意識,並非兩三句話即可逃避現實。

        原住民部落不如都市擁有充足的醫療設備,躺在病床上的原住民,有的微微張著口,口中深邃的黑洞似乎傳出輕柔的迴響;有的瞪大雙眼,黝黑的瞳孔無助地凝視著生命蠟燭流出一滴滴赤紅的蠟油。一幕幕的影像如投影片般,一張張輪番映入徐超斌的眼簾,也在他心中烙下「我要當醫師」的理想。

        到了求學生涯,由於身份不同,長相較為特殊,而招來同學的冷潮熱諷,他照了照無瑕的玻璃鏡面,放下同學的欺侮、辱罵,用炯炯有神的明眸對著鏡中的自己說:「哼!長得比較帥就這樣對我。」

        憑著堅忍不拔的毅力、放任疲憊的肝臟燃燒,他順利考入醫學院。到了奇美醫院當實習醫師時,他日以繼夜地為病人看診,即使體力早已透支,仍展露出那燦爛的陽光笑容,緩和患者緊張的心理壓力,久而久之,病患大多希望能讓他看診,名氣也一日一日壯大了起來。

        一天,他開始思考作為一位醫師的初衷是什麼?財富?不是,追求名利、富麗堂皇的生活?不是。他回憶起幼年,那一幕幕慘不忍睹的影像,是協助弱勢、幫助病患逃離死神的手掌心,想著想著,他決定回到部落設置一間診療所。正當一切皆已準備好時,他腦中傳出空洞的聲響,細細聆聽,是一些疑問「當初我忍受同學的嘲笑、熬夜苦讀、懸梁刺骨,考上醫學系。畢業後進了奇美,加班到凌晨,一切的努力不就是為了過得閒適安逸?過著不愁吃穿的生活嗎?」聲音如跳掉的錄音機,不斷回覆。經過百般地掙扎,他放下四十多萬的月薪;放下大眾努力求取的位置;放下名聲------,他揮了揮衣袖,留下一片譁然。

         回到台東的小診所,重新起家。在台東,他雖得不到功名利碌,但得到了溫暖的人心,人心使他成長、使他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使他新中洋溢著一股人情的溫暖。

     「山重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放下眼前的利益,向前邁進或許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