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日 星期三

文章分享--放得下 陳小晴

           「放得下」是一種人性的本能,這種本能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無憂無慮,讓自己活得比較快樂;但許多人不會善用這種本能,使自己的生活黯淡無光。

         國小即將畢業時,同學們討論的不是畢業歌怎麼唱,不是將來大家讀的學校一不一樣,更不是自己的偶像要在哪裡開演唱會,而是討論畢業典禮時會不會哭,許多人的答案都是一致的──會,唯獨我最與眾不同。因為我認為,只不過是畢業罷了,又不是永遠都見不到面了,更何況有許多同學都會讀同一所學校,就算沒有太多的機會見面,也可以辦一場同學會啊!沒有必要為了這短暫的分離,而哭得死去活來的,全都只是浪費力氣。當我這樣想時,我的心情就十分舒暢,比起那些同學,我顯得快樂許多。

        在現在的社會中,有許多禁不起考驗的「草莓族」,也有更多好吃懶做的「靠爸族」,這些人一遇到問題,不懂得自行處理,找不到幫忙的管道,又放不下它,只能尋求一些不正常的管道,像是喝酒、吸毒,甚至自殺,讓自己處於一個無限輪迴中,豈不得不償失!這些人若能想辦法讓自己轉換一下,把這些生命之外的事物看輕一點,說不定就能改變現況了。

        在學校,下課的時候,有一位同學因為和別的同學玩,而一不小心,將我心愛的水壺摔破了,已經不能再使用了,那個水壺是媽媽買給我的,我非常愛護它。當那位「肇事者」非常好心的說:「我再買一個一樣的賠你。」,但我立即婉拒。我拒絕的原因並不是覺得,這個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水壺,其他的水壺都不能替代,而是覺得就算打破了,它還是一個水壺,而我會喜歡這個水壺的原因,是因為它是媽媽買的,我也不想對那位同學計較,因為我已經放下了。

        所以當我們碰到問題時,我們不該原地打轉,應該試著放下一些不必要的事,才會有峰迴路轉的機會,也能讓自己較快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