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日 星期三

文章分享-- 放得下 林小藝

        有些事實需要放下,放不下悲傷的往事,那不叫回憶,是拖油瓶;放不下困擾的兩難,稱不上直截、了當,卻得到了「優柔寡斷」的頭銜。然而放不放得下是由心念改變潛意識,並非兩三句話即可逃避現實。

        原住民部落不如都市擁有充足的醫療設備,躺在病床上的原住民,有的微微張著口,口中深邃的黑洞似乎傳出輕柔的迴響;有的瞪大雙眼,黝黑的瞳孔無助地凝視著生命蠟燭流出一滴滴赤紅的蠟油。一幕幕的影像如投影片般,一張張輪番映入徐超斌的眼簾,也在他心中烙下「我要當醫師」的理想。

        到了求學生涯,由於身份不同,長相較為特殊,而招來同學的冷潮熱諷,他照了照無瑕的玻璃鏡面,放下同學的欺侮、辱罵,用炯炯有神的明眸對著鏡中的自己說:「哼!長得比較帥就這樣對我。」

        憑著堅忍不拔的毅力、放任疲憊的肝臟燃燒,他順利考入醫學院。到了奇美醫院當實習醫師時,他日以繼夜地為病人看診,即使體力早已透支,仍展露出那燦爛的陽光笑容,緩和患者緊張的心理壓力,久而久之,病患大多希望能讓他看診,名氣也一日一日壯大了起來。

        一天,他開始思考作為一位醫師的初衷是什麼?財富?不是,追求名利、富麗堂皇的生活?不是。他回憶起幼年,那一幕幕慘不忍睹的影像,是協助弱勢、幫助病患逃離死神的手掌心,想著想著,他決定回到部落設置一間診療所。正當一切皆已準備好時,他腦中傳出空洞的聲響,細細聆聽,是一些疑問「當初我忍受同學的嘲笑、熬夜苦讀、懸梁刺骨,考上醫學系。畢業後進了奇美,加班到凌晨,一切的努力不就是為了過得閒適安逸?過著不愁吃穿的生活嗎?」聲音如跳掉的錄音機,不斷回覆。經過百般地掙扎,他放下四十多萬的月薪;放下大眾努力求取的位置;放下名聲------,他揮了揮衣袖,留下一片譁然。

         回到台東的小診所,重新起家。在台東,他雖得不到功名利碌,但得到了溫暖的人心,人心使他成長、使他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使他新中洋溢著一股人情的溫暖。

     「山重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放下眼前的利益,向前邁進或許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何樂而不為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